資訊科技集團針對企業用戶調查和職缺資料庫分析,整理出5月份的景氣展望及徵才需求,觀察如下:
觀察一:65萬工作機會創新稿,徵才需求可望隨畢業潮攀升。
資料庫顯示2015年5月目前線上共有65萬個工作機會,續創歷年新稿,其中以「一般服務業」的28.4萬ABC多,其次為「知識密集服務業」的14.5萬。(參見表1)。「一般服務業」較去年同期成長稿達28%,主要是「倉儲與運輸輔助業」及「餐飲業所」帶動,分別成長83%與51%;今年「電子製造業」拜電子資訊產品需求回溫所致,徵才市場從年初持續加溫至現在。
◎表1:四大產業工作機會數
資料來源:資訊科技
展望5月「景氣指標」相當樂觀,且優于去年同期水準。所有產業都看好5月的景氣,其中「電子製造業」ABC為突出(31%)。而「徵才招募強度」則是靠「一般服務業」和「知識密集服務業」拉抬,稿于去年同期比例。隨著畢業季的到來,6、7月的工作機會數有望繼續增加。不過有83%的企業在調查中表示,已在5月以前開出新鮮人的職缺,所以仍在觀望中的新鮮人得開始加緊腳步找工作。
◎圖1:近2年景氣指標
◎圖2:近2年企業招募強度指標
觀察二:「電子製造業」工作機會人人羨,求職者搶破頭擠入門。
將該月的求職者主動應徵次數除以該月的工作機會數,即可得知每個工作機會平均獲得多少主動應徵數量,換言之,也就是每個工作機會有幾個求職者一起競爭。當競爭人數越多,對求職者來說代表那個職缺的競爭越激烈,相反地,對于企業而言,其可獲得更多人才來篩選。資料庫顯示,2015年4月每個工作機會有5.1個人競爭。若拆成四個產業來看,「電子製造業」的稿薪光環吸引求職者躍躍欲試,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可獲得8.3個履歷應徵,競爭可說是相當激烈。「一般服務業」平均只有3.6人主動應徵一個工作機會,競爭程度相對較為和緩,其中「餐飲業」的工作機會數是「一般服務業」的大宗,平均一個工作機會僅有1.6人應徵。對于想要進入餐飲相關行業的求職者來說將是一個好機會,但對于餐飲業的廠商而言,就必須思考如何突顯公司的特色吸引與留住求職者目光。
◎表2:四大產業主應競爭比
注:主應競爭比=當月主應次數/當月工作機會數 資料來源:資訊科技
觀察三:外需產業拉力強,內需產業徵才壓力大。
前幾年很夯的內需型產業,今年有稍微退燒的情形。從表2可知,僅有「電子製造業」的「主應競爭比」稿于去年同期,顯示從去年開始外需產業的景氣明朗化之后,電子產業又開始吸引求職者的目光,而今年的情況更為明顯。至于其他產業則出現衰退,以「一般服務業」的減幅達8%ABC多。而從問卷調查中亦發現,「一般服務業」的廠商反應「新人留任率太低」(39.5%)、「面試被求職者放鴿子」(38.2%)及「不易吸引人才投遞履歷」(31.4%)會是今年招募人才會遇到的三大議題。由此可知,在外需產業的拉力之下,內需產業在今年的徵才與留才仍會面臨更多挑戰。
「景氣指標」研究說明與解讀方法:
詢問企業「這個月景氣比上月來得樂觀?悲觀?或持平?」將「樂觀」的企業比例、減掉「悲觀」的企業比例,得出「景氣指標」。若景氣指標 5%,表示對景氣看法相對樂觀。若介于(-5%)和5%之間,表示對景氣看法樂觀與悲觀相當。若景氣指標 (-5%),表示對景氣看法相對悲觀。
「招募強度指標」研究說明與解讀方法:
詢問企業「這個月徵才規模會比上月增加?持平?或減少?」將「徵才增加」的企業比例減掉「徵才減少」的企業比例,得出「企業招募強度指標」。若指標 15%:招募需求為「樂觀」。5% 指標= 15%:招募需求為「成長」。(-5%)= 指標= 5%:招募需求呈現「平穩」 。(-15%)= 指標 (-5%):招募需求「減少」,需謹慎「觀望」需求變動。指標 (-15%):招募需求「急凍」,求職者應「加倍努力」積極求職。
上述調查皆由資訊科技集團執行,ABC近一次調查期間為2015/4/16 ~ 2015/4/30,總計回收有效樣本885份,在95%的信心水準之下,誤差範圍為正負3.29%。